
我们看到的这段短视频里的年轻人叫姜利红,是山东海阳市发城镇上山东夼村的村民。今年28岁。大学毕业后,他在外闯荡了两年,2021年,姜利红突然辞职返乡,下定决心要做一名扎根乡土的“新农人”。
返乡后,除了要和地里的果树打交道,姜利红还成了老人们的好帮手,在村里身兼数职:家电维修工、手机调试员,快递员、采购员、农产品销售员,大家都亲切地叫他。
返乡青年“身兼数职” 成村里“万能小红”
这个皮肤有点黝黑的小伙子就是姜利红,村民都亲切地叫他“小红”。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准备带着村里的老人去十几公里外的镇上摆摊卖樱桃。
姜利红和老人们一路上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开到了摆摊的地方。
姜利红所在的上山东夼村只有70户人家,村里大多都是老年人,其中不少是独居老人。返乡后,他成了老人们的开心果,和随叫随到的“万能小红”。
姜利红承包了各家的修理、聊天、采买等活,他还买了一辆二手车,方便大家取快递、出行、看病。姜利红说,哪里有需要,他就会往哪里跑。对他来说,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就是他最大的回报。
一头扎进地里 干个热火朝天
现在,姜利红是全村最受欢迎的“万能小红”,但刚回来时,他面对的却是众人的不解,读了那么多书,却要回来侍弄土地和果树,父母想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姜利红知道,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他难以适应,迷茫之中,家乡才是他找回自己价值和节奏的地方。
眼下正值樱桃成熟的季节, 清晨五点多,天才刚蒙蒙亮,姜利红就赶着去自家樱桃园里摘樱桃。
姜利红家里有六亩半樱桃地和八亩苹果地,每天来回奔波在自家的田地里,他乐在其中。
姜利红打小成绩优秀,是村里孩子的榜样。2019年,他大学毕业,在城市里做过媒体编辑,当过网课老师,还尝试过编剧工作。两年后,他却选择回到家乡,最初父母都很不理解。
但姜利红已经下定决心,要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闯出自己的路。先从网络销售开始,他开了网店,把家里的一万五千多斤苹果、三千多斤樱桃都顺利卖了出去,还帮二叔、二姑卖完了桃子和秋月梨。
村民看见小红卖水果很厉害,主动找上门,希望他能帮着卖一些。
小红获得了村民的信任,也消除了父母的不解。做电商只是起步,他还想去田地、果林中,实现更多的梦想。
姜利红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对种果树一窍不通,在父亲的指导及自学下,他在自家的果园里搞起了试验田。
现在的姜利红似乎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他一头扎进地里,干得热火朝天,梦想着有一天能为村里带来新的产业。
用镜头记录对乡村土地的爱
今年4月,喜欢写作和创作的姜利红开始尝试用视频记录自己的乡村生活,分享自己的故事。很快,他的视频乡村日记,就获得了大量关注。
小红说,他希望通过镜头,和情感的输出,让大家看到真实的农村、真实的农民生活,给还没有找到人生目标或是方向的人送去一些力量。
在姜利红拍摄的视频中,山上的果树是他的“发小”,邻居的奶奶是他的“闺蜜”,看着自己儿子拍摄的这些视频,曾经嘴上埋怨儿子回村的姜常叶,现在已成了他最忠实的粉丝。
在这些视频中,有对失去的伤感,有对付出的期待,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镜头中更多流淌着的是对这片乡土深沉的热爱。
姜利红说,现在他的心愿就是村里唯一通往镇上的路能被修好。
四年的坚守,这个曾被说‘没出息’的年轻人,在乡村写出了最暖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姜利红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乡村青春力”走宽乡村路点亮新未来
四年前,姜利红从城市返回农村的选择饱受质疑,但如今,他向父母乡亲们证明,乡村广阔天地也是耕耘理想、大有作为的舞台。曾经念过的书、见过的世面,不会被土地埋没,而是成为了滋养家乡土壤的养料,结出更香甜的果实。
姜利红说:“人生没有固定模板,换个赛道也能实现梦想。”他希望,要把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越走越宽,给那些眷恋着乡土,却又下不了决心回家的年轻人们一点信心,让更多青春力量,点亮乡村的未来,就像他说的那样:这就是路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