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改革开放焕发了所有人的青春与力量

人物频道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1月13日 16:3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改革开放是个巨大的动力,焕发了所有人的青春与力量,这次的实施方案提到对人才的开放政策、办学的开放政策、科技创新的开放政策,对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高等教育界的代表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对方案做出了自己的解读。

  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来发展非常重要

  羊城晚报:对于《实施方案》您最关心的是什么?它对于深圳未来的发展又会起到怎么样的作用呢?

  徐扬生:这个文件的作用非常大。40年的改革开放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不仅是资源的问题,更主要是政策的问题。改革开放是个巨大的动力,焕发了所有人的青春与力量,打破了所有的枷锁。而这次的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人才的开放政策、办学的开放政策、科技创新的开放政策,更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这里面还有一句话讲得很好,要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来发展,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深圳走过40年历程,所有的成就就是靠了这三句话。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不仅适用于营商环境,同样符合教育科技等领域,对办学更是如此。比如说人才招聘,港中大(深圳)开办以来一直坚持市场化的方式,从全球招揽人才,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在办学过程中,也应该坚持法治化,按照法律来办学,不能在法律框架之外设置条条框框。国际化则更重要,大学本身如果都做不到国际化,所培养的人才不可能成为国际化人才。

  下一个40年的话,我觉得也要按这个基础来做。在营商环境、教育环境、科技创新环境中,同样也应遵循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原则。这一实施方案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羊城晚报:您来深圳这么多年了,见证了深圳的发展,您觉得深圳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徐扬生:我觉得把它总结一下,就是这三个字:干实事。我觉得深圳是干实事的一个地方,走在前头,干在实处,说在低位。深圳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深圳有股创新的敢闯敢干的精神,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精神,深圳是上不去的。

  深圳有非常宽阔的胸襟,来了就是深圳人,所以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来到深圳。那为什么他们不到别的城市而选择来到深圳呢?近代所有著名的都市,比如纽约、旧金山等,都是靠张开怀抱、吸纳人才而发展起来的。

  我希望这个城市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活力,永远走在前头。

  对于深圳未来的教育,我觉得会兴旺发展。尤其是它的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发展的前景会非常好。因为教育是件大事情,事关这座城市几百年以后的状态,包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40岁的深圳已经名列亚洲第5大城市,要有自己的担当,为亚洲、为全世界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同时,深圳也要有胸襟,不能光是用中国的眼光看世界,更要学会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这样深圳才会更有发展前途。深圳不能自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这样,深圳才能保持旺盛的动力。我对深圳的发展是非常乐观的。

  在试点方案实施后办学条件会更加宽松

  羊城晚报:《实施方案》中提到,“探索扩大在深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前提下,支持深圳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赋予深圳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的设立和撤销权限。”您是如何解读的呢?

  徐扬生:这个政策颁布得非常及时,因为真正要吸引人才、培养好的人才,大学要有特色,办学要有自主权。现在深圳高校办学自主权还不足够,中央赋予深圳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办出有时代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来了就是深圳人”。我们学校有很多外籍人士,只要是在这个土地上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的,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包括科技成果也是这样,人才的政策也应该是这样,都应该是公平公正的。

  在试点方案实施后,我们的办学条件会更加的宽松,吸引人才的条件也会更加优惠,我非常期待。

  羊城晚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您觉得深圳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在哪里?

  徐扬生:一所大学要做得好,我认为有三个元素:第一个元素是资源,包括建筑、环境、交通等资源。深圳目前在教育领域的投入是做得不错的。

  第二个元素是人才。深圳吸引了不少人才,但是在一流人才的引进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我始终认为,对于人才的培养不能看静态,必须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要具有前瞻性,要看得见十年、二十年以后,深圳、中国、国际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那才是我们进行人才培养的方向。顺应中国目前需要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非常重视打造和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型国际化人才。

  第三个元素是文化。大学的建设,文化的涵养和传承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三个方面能做好的话,深圳在真正成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基地方面,将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全球招聘引来300多世界一流学者科学家

  羊城晚报: 港中大(深圳)一路走来筚路蓝缕,艰难创业,学校对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践行,也是深圳特区40年来改革创新的缩影,您能谈一下在深圳这片热土上的办学故事吗?

  徐扬生:大概十一、二年前,我在斯坦福大学前面那个大草坪当中坐了一整天,我在想,按照深圳、按照中国这样的发展势头看,50年内我们国家会不会出现像斯坦福这样的世界名牌大学?我大概思考了一天,结论是:会。

  最开始筹办这所学校,早在2008年已经开始了。学校的创办非常不容易,条件非常艰苦。当时我们去招聘教授、招收学生,别人对我们大学充满疑问:你们跟国内的哪个大学比到底怎么样?我就跟他们说,我们不是跟国内的大学比,我们是跟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比。我们的要求就是这样子,我们不是比今天进来的学生的水平,我是在比入学时候跟毕业时候的学生们的变化,我们比的是这个价值增量。这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办学两年左右,我们的教学成果逐步体现出来了。我们的教学、学生的高考录取成绩、招生质量其实都不是我们自己宣传出来的,是我们的在校学生和家长认同我们,再帮我们宣传出来的。这样一年年地提高起来,连续5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这个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师资招聘方面,我们现在已经有300多位世界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实行全球招聘,教授学者都是来自全球各地。为什么选择这里呢?这里有深圳的原因,也有这个大学的原因,我觉得我们要提供一个很好的氛围,因为真正好的人才到这里来,其实不是冲着高薪待遇来的,也不是冲着你有多么好的校园环境来,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可以做点事情,有一个舞台在这里可以发展。

新闻首页
分享到: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