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李汉森:扎根防疫一线,见证农村医卫事业进步

人物频道来源:长沙晚报 2019年08月16日 14:4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2005年12月,国家结核病防治督导团来到长沙县疾控中心开展督导。

2005年12月,国家结核病防治督导团来到长沙县疾控中心开展督导。

上世纪90年代初,李汉森在防疫站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  老照片均为受访者供图余劭劼翻拍

上世纪90年代初,李汉森在防疫站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 老照片均为受访者供图余劭劼翻拍

李汉森和妻子刘爱国。

李汉森和妻子刘爱国。

近日,李汉森和家人幸福合影。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摄

近日,李汉森和家人幸福合影。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悦 实习生 赵小杰

  自述

  我叫李汉森,生于1949年10月1日,是一名结核病防治退休医生,工作期间始终坚守在长沙县防疫站结核病工作一线。从学医到成为一名医生,从临床工作到防疫工作,我和国家防疫事业一同成长。我不在乎荣誉有多高,我只希望病人有所治。现在我们国家的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了,自己从事的事业越来越受重视,我很开心。

  家国故事

  当知青十几年,深知农民看病不易

  1949年10月1日,李汉森出生在长沙。他的父母都是长沙纺织厂的工人,靠着辛苦劳作,养活了家中4个孩子。作为家中长子,为响应国家号召,1965年,读完初中的李汉森开始了他的知青下乡生活。

  年仅16岁的李汉森,离开父母,前往郴州市桂阳县洋市公社,后来又到了各个生产队。在生产队,李汉森一待就待了十几年。这一段经历在李汉森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吃苦菜花,挖菜蕨根,生活和卫生条件有限,生病了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治疗。经历过这样一段艰苦的岁月后,李汉森了解到农民患病者的艰辛和不易。他说:“和农民一起劳作和生活,他们的苦我是亲眼目睹的。”

  回到长沙县梅花公社后,李汉森继续务农,因为在公社里表现优异,不久被公社推举去接受工农兵大学教育。1974年,李汉森进入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疗系学习。“我算是很幸运的,进入大学接受了教育。”李汉森说,在3年的学医过程中,他学习了外科、内科、妇科等多方面的知识,学医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是学医的苦已经悄悄被担忧农民看病难的苦所淡化。

  为救更多人,坚守防疫岗位18年

  大学毕业后,李汉森踏入了医疗卫生行业,成为一名医生。

  1977年12月,李汉森被分配到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先后任医疗组组长、业务副院长。10年的临床工作为他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在这里,李汉森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刘爱国。刘爱国同样是一名医生,她对于之后李汉森在防疫岗位上的坚守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1988年12月,李汉森从临床岗位调到行政岗位,在长沙县卫生局医政股工作。3年后,李汉森离开原先的工作岗位,开始在长沙县防疫站结核病门诊工作。

  在防疫站时,一开始李汉森就接手了结核病防治工作。当时国家的医疗条件有限,许多像利福平这样的抗结核药需要从国外进口,费用较高,但是患结核病的人都是比较贫穷的人,“没有办法”的无力感时常在李汉森心头涌现。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也带来医卫条件的改善,结核药逐渐开始免费。

  除了进行结核病诊断工作,李汉森还要去乡下督查,确认结核病患者的药吃得好不好,是不是按时吃,吃的分量多不多,吃了之后有没有副作用或其他反应……李汉森记得,那个时候,他和同事一行三人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没有公路,只能走泥路,去到长沙县各个卫生站。对于那些有困难的人,李汉森会主动把药送到家里。

  李汉森原先家住八一路,而工作单位在星沙,两者相距将近13公里,每天坐车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虽然很辛苦,但也很乐意”。有时候,一些病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看病,来的时候已经接近吃中饭的时间,李汉森会重新穿上医生服先看病,再吃饭。李汉森表示,不能让他们等到下午上班再来。拿药,登记、写病历,一人身兼数职,最忙的时候看病看到次日凌晨,忙碌成为李汉森生活的常态。

  为了更好地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李汉森需要耐心地给一些可能患有结核病的人做思想工作。在结核病确诊过程中,一些患者既不想抽自己血液,又担心花费。李汉森不仅要直接面对患者,还需要向他们介绍国家相关政策,耐心劝服他们进行诊治。责任重大、有医疗风险、病人误解……李汉森就这样干了18年。

  医卫条件改善,结核病防治效果更好了

  2009年,60岁的李汉森退休了。没多久,值班医务人员反馈,许多结核病患者去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时,总会问:“那个李医生还在不,能不能让他来给我看病呀?”李汉森也舍不得这些病人,于是又重返医生岗位,继续工作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全退休。

  “几十年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条件有限,我是当时防疫站唯一的医学生。”李汉森表示,那时候人才紧缺,看病、治疗、督导……一人身兼数职。由于没有像现在这样完整的冷链系统,需要把疫苗放置到装有冰块的桶里,当李汉森和同事跑到各个卫生站或者乡下进行诊治时,冰块几乎都化成水了,疫苗的质量难免受到影响。

  几十年后,李汉森谈起结核病防治和医卫事业变化时,感慨万千。结核病治疗从收费到免费,减轻了普通家庭结核病就医负担;疾病部门负责预防,医院负责治疗,国家拨款建设了专门治疗结核病的医院,让人们有了更多保障;现在,普通的结核病诊疗可以在各个县医院完成,越来越方便了……

  “扎根农村防治结核病,我很自豪。如今结核病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这是我最欣慰的事情。”李汉森笑了笑说道。

  家国感悟

  国家发展带来结核病防疫条件的改善,卫生事业的发展。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病人也都记在心里。扎根农村十几年,我深知农民的苦,也一直在为他们服务。搭乘时代发展的快车,更多人享受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福利。国家重视,医生担当,人民会更加幸福。

  ——李汉森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