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八旬老兵陈荣超:30余年捐资110余万助学

人物频道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年08月07日 13:5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编者按:在战火纷飞的当年,军人们舍生忘死捍卫和平;在如今的新时代,退役军人们又以特有的精神风范,服务社会再建新功。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爱国情·奋斗者——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时代”专栏,介绍一批优秀退役军人的感人事迹以飨读者。

  累计捐资110余万元,在川、蒙建立两所希望学校,为老区、山区、灾区的35所学校捐建爱心书屋,资助48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从军队退休30多年来,陈荣超老两口倾其所有投身教育事业,他们的晚年生活因此变得拮据,却为无数贫困学子点燃了希望。

  在丰台区长辛店附近的一处部队家属院,陈荣超老人缓步爬上一栋老旧的6层居民楼,这便是他的家。来访者不到10人,屋子里已经显得很拥挤。室内最亮眼的陈设,是老两口和贫困地区学子们的合影,以及“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奖牌。

  陈荣超和老伴杨玉仙祖籍四川,他今年已是87岁高龄,老伴也已86岁,二老身材清瘦、衣着朴素。陈荣超是原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学员大队政委,1988年退休。“职务可以退休,但没有听说共产党员退休的说法!”陈老微笑着说。

  在老两口退休的30多年里,他们省吃俭用、倾其所有,累计捐资110余万元,在四川、内蒙古建立起两所希望学校,为老区、山区、灾区的35所学校捐建爱心书屋,先后资助48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

  1989年,陈荣超从新闻上看到“我要上学”的大眼睛女孩,瞬间被打动,他和老伴商定把所有积蓄拿来办希望小学。但根据相关规定,当时捐建一所希望学校个人需捐款20万元。这对月工资仅数百元的工薪阶层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于是他们开始省吃俭用,到了1999年,眼看即将凑够20万元,陈荣超却突发大面积心梗,医院连下3次病危通知。躺在病床上的陈老交待:“我走后,遗产捐献希望工程、遗体捐献医学研究……”幸运的是,陈荣超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0年,老两口终于在四川老区芦山县龙门乡捐建了第一所学校——“晨阳希望学校”。数年后,他们又在内蒙古兴安盟捐建了第二所希望学校。

  2008年5月12日下午,陈荣超夫妇正在雅安市荥经县荥河小学同校领导商讨捐建书屋事宜,特大地震突然来袭,陈荣超夫妇同领导、教师们飞奔各个教室,以最快速度组织孩子们撤离到操场,由于处置得当,全校4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当天,单位领导和家人都打电话催促他们火速回京,但两位老人坚持要留在余震不断的成都,他们想方设法从出版社找到百余册小学生救灾知识手册,分别送到3所学校。

  从捐建第一所希望小学至今已经过去19年,当年健步如飞的老两口如今步履蹒跚。

  近些年,陈荣超最感欣慰的是看到了学校一年年的发展变化。他们捐建的两所希望小学因教学成绩突出,已经从普通的山村学校成长为当地名校。

  2018年,老两口制定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年计划(2018-2021)。去年,他们在康巴地区、凉山地区和雅安市为4所学校捐建书屋,共捐赠图书11000多册,并回访已捐建书屋的6所学校,奖励优秀学生、读书之星、书香家庭、模范家长等192名,希望他们能在学生和家长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陈荣超对记者说,之所以投身教育,是因为他作为一名军人怀揣感恩之心,而孩子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记者 崔毅飞)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