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余尔格:爱上现代舞的灵魂舞者

人物频道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年06月17日 10:1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剧照。

  舞台上的余尔格。

  余尔格在台上演出。

  生活中的余尔格。

  “起光,走。五六七,哒哒哒……”“快,这个胯绕得有点肉,再快一点”“上一遍非常好,很投入,让人感觉到了你的执念……”六月的成都骄阳似火,而比骄阳更火的,是青年舞蹈家、国家一级演员余尔格对舞蹈的热情。在现代舞《时轮》的排练中,余尔格身体收缩、延展,大跳、跌落,摆荡、抖动、旋转,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细节,娴熟认真,恰到好处。

  1

  六岁学舞

  在自律和汗水中成长

  6月3日,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成都磨子街一间舞蹈室里,响起神秘又紧张悬疑的音乐。推开门,余尔格正和三位舞伴一起排练着由她编导的舞蹈作品《时轮》,通过舞者肢体不同状态,表现出在不同的人生时间段上的变化:“一个时过境迁的生命轮转,一条快要靠近彼岸又渐渐折回的路。”

  余尔格渴望用作品展现自己对舞蹈的感受和想法,《时轮》是她继《偶然》之后的第二部个人编导作品。这部作品里凝结了生命、人性、欲望、性别、回归、时间等众多元素,是对于自我,对于回忆,对于他人,对于在青年、中年,时间流转的一个思考和表达,就像史蒂芬·金说的:“人生就像一个轮,总是转回开始的地方。”

  如果让“舞蹈之轮”回到开始,那是1993年,余尔格6岁。为了纠正走路内八字问题,她报名舞蹈业余培训班。第一天上课,优美灵动的舞蹈就在余尔格心里扎下了根。接下来的练习,她的舞蹈天赋被开启,每个动作专注认真。学舞是孤独的旅程,但余尔格沉醉其中。小小的她对于这种“磨练”乐此不疲,她表现出来的毅力连大人都惊叹不已。11岁,余尔格考入四川省舞蹈学校(现为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附中)。在这里,余尔格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专业舞蹈知识。

  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专业系统地学习了五年,余尔格跳进了第七届全国舞蹈“桃李杯”大赛的赛场。舞台上,16岁的她凭借高难度独舞技巧组合《咬定青山》、群舞《岁月如歌》(领舞),以近乎完美的演绎,一举拿下少年甲组独舞一等奖、古典舞群舞一等奖。随后,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一等奖、第八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青年组二等奖、第九届全国舞蹈比赛一等奖、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杯”舞剧舞蹈诗获荷花奖等各项殊荣纷至沓来。

  2

  韧劲十足

  二十三岁独闯异国他乡

  “从对舞者传统的个子、身高、形象等要求看,我没有很好的条件,不是标准的那种。”的确,以专业的眼光,比同班同学个头小了不少的余尔格,并不具备一个职业舞蹈演员所需要的苛刻外在条件。甚至刚到舞蹈学校时,娇小的她,在上课站队时都被安排到教室的角落。但很快,余尔格的刻苦、认真、爱思考,引起了专业课老师的注意,站位也慢慢从教室角落调到中央,成为班里的佼佼者。

  “我没有什么成功秘诀,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重复,不断地想。”为了让自己的柔韧性更好,余尔格常常忍着疼痛,把腿、腰、肩、脚背压到非正常状态;为了让自己的技巧更加娴熟,她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摔倒再爬起;为了让自己的表情到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她都会对着镜子练习百次千次。正是这股子韧劲,让纤瘦娇小的余尔格练就了一身真功夫。

  因为出色的表现,2006年毕业的余尔格留校任教,主要担任舞蹈基本功教师。她一边教学,一边获得了更多邀请和机会。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余尔格受邀到法国演出。那年,她23岁,不懂英文和法语,背个背包就“闯”进了陌生国度。“我还是挺幸运的,同行的有位马来西亚舞者,他会双语,经常帮我翻译,帮助我很多。”

  在国外跳了一两年,余尔格决定到法国留学。“那时我已经开始学英语了,正当我的英语水平开始进阶的时候,联系好的学校告诉我说是全法语教学。”听到这个消息,余尔格差点放弃留学机会。但对舞蹈的热爱,让她决定继续坚持。“我重头开始学法语,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课,周末学10个小时法语,9个月后,考试过了基本线。”

  成功考进法国图卢茨CDC进修的余尔格,才上完第一节课就哭了,“完全听不懂。”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月,好在舞蹈有很多肢体语言,余尔格慢慢吸收、提高。“当你可以沟通之后,会发现特别精彩。”近十年来,她一直与法国艺术家合作,是法国Zerep肢体戏剧舞团的职业舞者。“《时轮》之后就要去巴黎驻留待三个月,做一个30分钟的独舞项目,和一个双人舞作品排练。”

  3

  爱上现代舞

  用肢体去表达对话

  常年与国外的艺术团合作,长期在欧洲巡演,余尔格接触了不少新的舞蹈形式和观念。有一天,对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间舞的语汇十分精通的余尔格发现,自己更喜欢现代舞!她喜欢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周围的一切,并尽情运用肢体去表达去对话,没有刻意的痕迹,却能直逼人心。

  “接触到现代舞,我发现它更自由、可塑性更广阔。”于是,余尔格一改古典风格,开始尝试现代舞,2016年,她推出了第一部个人编导的现代舞剧《偶然》,三年后又推出了《时轮》。“舞种是共通的,跳舞剧《家》(饰演鸣凤)我可以跳,也可以跳现代舞。”

  舞蹈演员除了高超的舞蹈基本功和扎实的舞蹈理论外,还要具有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超强的想象力、记忆力和模仿能力。在余尔格看来,现代舞很“考脑子”,要求舞者必须有创作意识,还要有当代意识、当代审美。“传统的艺术作品,更注重故事,情感的传达,传达一种直接的情感。而现代舞,气质很重要。道具、色彩、风格、语汇的表达都不一样,就像很多当代绘画,不同风格的画,色彩和线条,布局,综合在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味道,这种味道也是一种自我风格的表达,它并不会直接告诉观赏者我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但是它会引导观众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

  看展览也是她积累灵感的重要来源。“我喜欢看一些装置作品,它里面的空间感,色彩,画面感很特别。”一幅画、一个物件、一段音乐,都会刺激余尔格。在她眼中,这些展品会“活起来”,然后发散、呈现到自己的舞蹈作品中,“我想带给大家一种感触,而非讲故事。更多的是一种状态、感受,每个人看了都不一样,而不是直白地说我通过舞蹈到底说了什么。”

  4

  为舞蹈而生

  做饭也会诞生灵感

  练功、上课、学习、创排剧目、参加演出、出国交流,多年来,余尔格交出了《练》《茶馆》《凤悲鸣》《家》《偶然》《时轮》等多部优秀舞蹈作品。于她而言,舞蹈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喜欢舞蹈,就像有的人喜欢打游戏那么正常。谈不上‘坚持’,或者‘努力’,‘努力’是要‘克服困难’,喜欢不是‘克服’,喜欢就是去做。而且我跳舞一直顺利,就谈不上‘坚持’,就和吃饭喝水睡觉一样很平常。”

  余尔格跳舞的理由也很简单,“我不是个很细心的人,朋友说我‘简单粗暴’。但跳舞不需要刻意处理人际上的东西,很简单,很自然。”

  余尔格为舞蹈而生,她睁开眼就是舞蹈,“起床了,做饭时,突然看到一个画面,我会想这个放到我的舞蹈里可以怎么改一下。我用了很多时间在舞蹈上,不断思考,尽可能把所有灵感、想法体现出来。”

  在国内现代舞相对小众,但余尔格没有高大上的“野心”,“我的夙愿就是把我想的表现出来,有人看到了就好了。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没想过必须出很多作品让很多观众看到。做完了就完了。”她对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进步,不能越跳越差。“我希望每一次都有一些心得体会,到了一种理念方法,哪怕是风格的不一样,这也是一种进步。”

  幸运的是,这么多年的舞蹈生涯,余尔格接触到了不同的舞蹈风格,“正常的、怪诞的、诗意的,什么都能跳,我不会把自己定格在某种风格框架中。”哪怕有些风格没有那么快被接受。“如果没有人去打破原来的,那可能永远都在重复前人的路。需要有些人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而不是应该去做的事情。不要去跟随别人,通过艺术来表达一些自我意识。”

  封面新闻记者荀超

  受访者供图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