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奔跑,欧阳胜:写作是不改的初心

人物频道来源:钱江晚报 2019年05月19日 11:0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欧阳胜在北大

  5月19日,是第29个全国助残日。

  前不久,钱报记者和坐在轮椅上的作家欧阳胜聊了聊,他刚刚从北京鲁迅文学院举办的首届残疾人作家研修班回来,新书也即将出版。

  由于身体原因,欧阳胜经历了很多人不能想象的磨难,但他以坚韧之心,一直在前行。

  今天,读读他的故事,希望对所有奋斗者有所启迪。

  奔跑,欧阳胜

  4月8日下午,临近下班,欧阳胜在单位附近的丰潭路地铁站上了地铁,赶到杭州城站,乘坐动车,前往北京。

  4月9日凌晨三四点,他在火车上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微信群,等到把群友们一一拉进时,北京站也快到了。下火车后,差不多快8点了,他坐地铁,在10点前抵达鲁迅文学院八里庄校区,成为班里最后一个报到的学员。

  这是一个匆忙的行程,而欧阳胜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作家。

  2019年4月,鲁迅文学院(以下简称鲁院)举办了首届残疾人作家研修班,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的37名学员在这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从鲁院回到杭州,欧阳胜陆续以文字回忆这段经历,对于2019年的春天,他给出了一个词——“一路奔跑”。

  一份不改的初心

  写作不仅仅只为生存

  5月16日上午,记者在杭州市西湖区残联见到欧阳胜。

  因何写作,对于欧阳胜而言,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但又是一位作家不能绕过的话题。

  “最开始,当然是出于生存的考虑。”由于身体原因,欧阳胜早年求学、就业非常艰难,相对而言,写作似乎是一个可以相对独立完成的事。

  但是最开始,欧阳胜并没有选择它,因为:“别人写个花、写个草,可以出去转转,但对于我来说,出行的成本太高了,写作只能靠回忆,那是一种搜肠刮肚的感觉。”

  在各种尝试之后,他还是决定要以“有关文字的劳动”来找一份工作,获得生存的尊严。

  为了生存,他写歌词、广告文案、电视栏目剧,缩编文艺作品……但始终未曾放弃文学,文学慢慢成为他的一种爱好。2001年秋,欧阳胜坐着轮椅从建德到杭州闯荡,他在文学上的局面也慢慢打开了。

  差不多10年前,也就是2010年的春天,欧阳胜出了第一本书,名为《路在远方 一个“轮椅蚁族”的心路历程》。这10万多字,是他20年轮椅上的写作集结。在书的后记中,欧阳胜有一句话——这些年,我以卖“文”为生,总算做到了自力更生。

  是的,不容易。

  当时,王旭烽为他写了序——“城里的蚁族,不是现在开始的,他们早就开始来了。一开始是走来的,后来有骑自行车来的,有坐汽车和火车来的,现在是乘飞机来的了。我认识他们当中许多人。然而,坐着轮椅而来的蚁族兄弟,我是第一次遭遇。”

  “或许坐着轮椅勇敢追梦的心路历程,可以给渴望走出自我封闭的残疾朋友一点借鉴,给渴望励志成才的青少年朋友有些启迪……”这样的愿景,确实在欧阳胜的努力下,有所抵达。

  书出版后,有一位读者找到欧阳胜,请他去和自己的弟弟聊聊。“弟弟”是个90后,和欧阳胜是同乡——建德人,因病致残,一直不能从低迷的状态中走出来。

  当时,欧阳胜已经把一些公益活动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时间都是“以一当十”——周五下午从杭州回建德,为老家的小学做一场讲座,再回家看年迈的母亲。那一次,他为孩子们完成讲座后,开车去了那个男孩子家——他的家在农村,离县城10公里。

  “晚上,那个盘山公路太可怕了,一不小心就会栽到田里。”欧阳胜说,如果没有车,他就放弃了。“我的状况,从乡镇到城市,一直在改善,我能体会那些依然在挣扎,依然在困难中的人的艰难。”欧阳胜说,这是他的一份初心。

  不上课的日子

  他一个人把北京好好地逛了

  在接受采访时,他频繁提到了“开车”这件事。

  第一本书最后一篇文章,题为《汽车,残疾人的“隐形翅膀”》。文章的最后一句,欧阳胜写道:“看我紧握方向盘,再次冲破禁锢,勇闯天涯……”

  2013年,他取得了C5驾照,至今行程十万里。

  “这个驾照不好考,考试程序和其他驾照一样,只是车不一样,脚刹改为了手刹。”欧阳胜说,会开车解决了他的出行问题,让他有了更多参加公益活动和作家交流的机会,大大拓宽了活动空间。

  可以说,他进入鲁院这心心念念的文学圣地,跟他的“行动”也大有关系。

  “去鲁院学习,文学成绩是一个方面,有一个要求是希望生活能自理,如果我自己去跟招生的老师说,估计没什么用,我得用行动证明。”欧阳胜说,能开车的好处是给自己信心,也给别人信心。

  事实也是如此,欧阳胜说,杭州市残联以及浙江省残联的老师跟中国作协的老师交流起这件事时,都是以很轻松的语气说:“他都会开车,一个人来去,绝对没有问题。”

  在鲁院的开班典礼上,欧阳胜见到了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在与铁凝合影时,她问了一句:“你是今天早上刚到的吧?”这让欧阳胜很吃惊:一个班37个学员,她竟然关注到了这么小的细节。

  在北京的这20天,没有课的周末,欧阳胜把天安门、故宫、地坛,以及一些博物馆,都仔仔细细地逛了。

  开始,鲁院的老师很担心,看到欧阳胜来来去去毫无问题,也就放心了。

  用写作参与时代

  又不仅仅只停留在文字上

  工作间隙,欧阳胜正在整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计划年内出版。

  人民日报社老社长邵华泽为他早早题好了书名——“风雨踏歌行”。

  诗集收录的近百首诗歌,既有奋斗人生的小感怀,也有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和平颂歌,有献给杭州G20的叙事诗,也有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的诗歌。

  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到,在这座城市和国家的诸多大事件中,欧阳胜一直在参与着。

  “如果对社会不了解,如何去安顿你的文学才华。”这是欧阳胜一直强调的观点,他觉得除了天才,现在的文学不是孤军奋战。

  这里回到本文开头说到的那个很重要的微信群——它是为迎接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成立的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以西湖区残联的名义成立,由欧阳胜做具体的工作。

  为什么欧阳胜会在4月9日凌晨三四点开始拉群,而不是提前到8日,或者干脆再晚一些。

  “我做事就是有这个认真的劲儿。”欧阳胜说,2016年4月9日,亚运会组委会在杭州成立,这个时间点“有它的意义”。

  欧阳胜觉得,这个服务队是一颗“种子”,目前,成员正在学习英语,以及如何为残疾人服务,“他们是学习者也是传播者”。

  无论如何,在这件事上,欧阳胜又在奔跑了。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