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张保国:烈火金刚坚守排爆一线

人物频道来源:中国警察网 2018年12月17日 12:1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掌声,潮水般的掌声,春雷般的掌声!

  11月10日,2018年“最美退役军人”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作训处排爆中队负责人张保国作为获此殊荣的代表,在台上再次举起布满伤痕、无法完全伸直的右手,向场下观众郑重地敬了一个礼,场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在军校是学弹药专业的,从事修理销毁炸药11年、公安排爆近20年,我的经验比其他同志丰富。如果我不干,别人干更危险,所以我还想再坚守几年。”面对主持人的提问,54岁的张保国毫不迟疑地回答。

  排除爆炸装置和可疑物130余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弹药4000余发(枚),销毁废旧雷管30余万枚,出色完成了1200余次重大活动的防爆安检……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张保国19年排爆生涯最亮眼的注脚。

  19年扎根泉城济南,张保国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19年专注排爆事业,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普通基层民警的坚守与担当。

  “公安哪个工作不危险”

  1988年,张保国从军校毕业后,留在部队从事弹药修理、销毁工作。1999年,作为紧缺人才,在部队工作了15年的他转业到了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从事排爆防爆工作。

  济南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纪委书记潘江东是当时济南首支排爆队的直接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张保国初入警时,其实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排爆队伍。直到2002年,全国各地才陆续增设了排爆队伍,‘排爆警’才进入到警种大家庭。”

  2002年,济南市公安局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支专业排爆队,成立之初一共5个人。如今,只有张保国坚持了下来。

  张保国坦言,自己之所以如此“死心塌地”扑在排爆,和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张保国的父亲年轻时也在军营磨砺过5年,奔赴至祖国大西北,参与了共和国的核工业基地建设。“他曾教导我,一名合格的军人,关键时刻要把自己变成枪膛或炮口中最后的那枚子弹或炮弹。虽然从事排爆工作这么多年,但我从没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张保国说,“公安工作哪个不危险,哪个不需要全心全意付出?”

  作为排爆民警,“全心全意付出”很多时候意味着在“生死线”上走钢丝,面临的是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2014年1月2日,元旦刚过,张保国难得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然而,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却把他直接叫走。在济南某物流中心,2名男子要运送货物,工作人员拿到包裹后,发现有可疑之处便提出开包检查。顿时,2名男子脸色一变,慌忙跑掉。工作人员立即报警,张保国到达现场后,穿上排爆服,趴在地面上,全神贯注、仔细观察,最后拿起壁纸刀,小心翼翼打开纸箱,一气呵成,及时将险情排除。

  任务完成后,张保国摘下了头盔,筋疲力尽地瘫坐在地上,已被汗水浸湿的头发被呼啸的寒风一吹,很快就冻在了一起……

  “伤疤是摘不掉的勋章,我觉得它很美”

  张保国每天和弹药打交道,素日里根本无暇考虑如何“保养”。但每逢秋冬季节,他却要随手拿着一支护手霜,时不时往双手涂抹上厚厚一层。

  “即便这样,冬天手上的伤口也得裂开好几次,水都碰不得。”张保国无奈地说。

  10余年过去了,双手的伤疤却一直提醒着张保国作为一名排爆民警要面对的是什么,要担着怎样的风险。

  济南作为我国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代也曾遭受过战争的重创。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施工工地中挖出废弃弹药的新闻屡现报端。

  2005年3月2日,依照惯例,张保国带着排爆队将废弃弹药运往人迹罕至的山中销毁。正当他在为媒体记者讲解销毁过程时,废弃弹药中的老旧发烟罐突然泄漏起火。

  “快跑!”张保国本能地将身边的记者和同事推开,自己却冲到火药堆旁将发烟罐一脚踢走。可惜,为时已晚。张保国没来得及撤离,便被火药堆瞬时蹿出的10米高大火吞没。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保国凭借出色的应急能力,最终成功脱困。但是,这起突发事故还是在他的身上留下烙印——全身8%面积烧伤,尤其是双手深二度烧伤,七级伤残,差点成为张保国排爆生涯的“句点”。

  为了恢复双手功能,张保国选择植皮。“刚植皮那会儿,新皮紧紧绷在手上,手指无法弯曲。这时,我就要把双手浸在60摄氏度高温的液蜡中,重复十几次。等到蜡液一层层将手裹成一个球,就迅速把蜡剥离,再趁着热劲儿,硬生生把变形的手指掰直、弯曲。”回忆当初的康复过程,张保国仍下意识地皱了皱眉眉头。

  经历了多次植皮、矫正手术,张保国的身上因2次大面积植皮留下了两道50厘米长的疤痕,成为了“挂”在张保国身上不一样的军功章。可在出院后的第3天,张保国却又出现在了排爆工作现场,缠着厚厚的绷带和队员并肩战斗在了一起。

  “因为我的付出,群众多了一份安宁,社会多了一份祥和。相比之下,我的一点伤就显得微不足道。”张保国说,“伤疤是摘不掉的勋章,它刻在了我的身上,这是人民警察独有的勋章,我觉得它很美。”

  “一天是排爆手,一辈子都是排爆手”

  “能不能让我先把防爆服脱下来再继续说啊?”穿着40千克的防爆服,张保国直言穿久了“真的很沉”。

  但在案件现场,张保国却好似从未感觉到防爆服的重量。彼时的他全神贯注在“爆炸物”的处置上,周围安静得仿佛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现在情况好多了,随着警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排爆警械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辅助作用。”张保国如数家珍,向记者一件一件地介绍他的“宝贝”。

  处置爆炸物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防爆服能帮助民警免受伤害吗?面对记者提问,张保国只是笑了笑。“再怎么防,手也在外面嘛。”

  事实上,张保国并非没有机会换个岗位。2002年,济南市公安系统机构改革实行民警双向选择,他却主动要求继续留在排爆防爆岗位,并担任了新成立的排爆中队中队长,就这样,前前后后和“爆炸物”打了34年的交道。

  排爆工作不但危险,而且专业性很强,需要精通炸药、机械、电子、化工等多方面的知识,熟悉和了解爆炸装置的各种结构类型,掌握定时、遥控等各种炸弹的排除方法。正是在实战中不断磨练,张保国练就了一身排爆本领,成长为排爆业务的“领军人才”。

  作为中国防爆安检专家委员会14名专家委员之一,张保国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在他带领下,排爆中队如今人人都能当主排手,真正成为济南市公安局的一支尖刀力量。

  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作训处排爆中队民警陈龙是张保国的“大徒弟”。2009年起,陈龙从零学起,经过“师傅”手把手、心贴心地培养,成功从一名排爆战线上的新兵,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

  “有次我问师傅,要是您退休了,我们有特殊情况处理不了,怎么办?”陈龙说,“当时师傅就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一天是排爆手,一辈子都是排爆手。只要需要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都会回来。”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