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孤独症:融合没那么困难

——专访华夏出版社特殊教育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刘娲

人物频道来源:央视网 2018年08月29日 10:3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冷漠’地面对在公共场所里特殊儿童的各种问题行为、举止表现、外貌特征,其实就是平等地对待他们。”这是关注孤独症群体近20年的华夏出版社特殊教育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刘娲的一句肺腑之言。在她看来,加引号的冷漠,是一种正常的忽略,像对待普通人一样看待孤独症孩子,平和地面对他们。刘娲补充说,这一点适用于对所有的残疾人。

        孤独症儿童有一个梦幻的名字“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如同天上的繁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孤独症”的译法出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著名精神病学家纪明等人翻译的英国《精神病学》,强调它的主要核心障碍是社会交往和刻板行为。我国在1982年确诊首例孤独症患者,在2006年,我国将孤独症列入精神残疾,成为残疾类别。

        由于所学专业和工作的原因,刘娲从1998年至今一直关注孤独症群体。她说,近十年,国家在教育、卫生、医疗、社会服务等不同领域对孤独症给予了政策支持,包括对民办康复训练机构的支持,加大对学龄前贫困孤独症儿童的抢救性康复等。这些政策支持使得社会更广泛地关注孤独症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专业类图书的发行数量。

        华夏出版社已出版80多种孤独症系列丛书。目前主要包括经典著作、干预方法和策略、家长随笔、成人自传、儿童用书几个版块,涵盖了专业教材、教学参考到科普读物,适用于专业人士、家长、教师、志愿者、社工、咨询师和孤独症儿童等,这个系列丛书在国内出版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影响较大。

        “整个社会对待孤独症孩子的变化是可喜的。”刘娲说,2017年华夏出版社曾与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组织过一场观影活动。很多孤独症孩子因为各种行为和情绪问题可能没有机会去影院看电影,那次活动也有普通孩子的家长带着孩子报名参与。有的孤独症孩子在观影过程中发脾气,但没有人指责家长,也没有人要求那个孩子离场。

        问及变化的原动力,刘娲说:“其实融合没有那么困难。”国内对孤独症的研究也逐渐变成热点,无论是医学、生物、教育、康复、公共卫生,还是心理学、社会学等,都不断有研究者投入到对孤独症的研究中。媒体对孤独症群体的报道逐渐增加,而且有很多非常好的深度报道,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高了,也激发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同理心,愿意伸出援手,帮助这个群体。刘娲进一步表示,随着对孤独症的认识深入,也越来越意识到这是一个世纪难题,需要国家有更多的投入,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改变对待障碍人士的态度,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