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他从龙舟里一年凿出600万

人物频道来源:央视网 2018年06月19日 13:5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端午节赛龙舟,万人空巷;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这速度与激情的赛场,有人从中淘金,获得百万财富。龙舟匠人许桂生,年近花甲,年赚百万;端午节里究竟有哪些财富商机? 跟着镜头一起解密——

致富经

  今天是端午节,祝大家节日快乐!节日总是充满了欢乐,而节日里也总是充满着商机。从今天起,我们推出三期端午特别节目,专门讲抓住端午商机,从而创造财富的故事。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在端午节里淘金的人。画面上正在进行的是龙舟比赛,此时此刻这个人最高兴,为什么呢?因为江面上大大小小的龙舟大部分都是他做的!为此,他每年有600多万元的销售额——

  这里是湖南省汨罗市,每年到端午节这一天,这里都格外热闹。成千上万的人,一早就聚集在汨罗江边,等待着一年一度的盛事。

  口令:出发

  没错,这么多人盼着的正是龙舟比赛。赛龙舟比的就是速度与激情,热闹的氛围和激烈的场面,总是能让人血脉偾张。

  在汨罗,这项比赛已经不仅仅是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它更是创业者淘金的机会。在这人山人海中,就有那么一些人在这里找到了商机,而一个叫许桂生的人就是其中之一。

  近六年来,汨罗的龙舟赛,绝大部分的龙舟都出自许桂生之手。他带头开创当地这个特色产业,每年创造600万多元的销售额。

  说起许桂生,在当地龙舟行业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同行:都知道他,这行里没人不知道他。

  同行:他是最早的,在他之前没有。

致富经

  这个人就是许桂生,见到他的第一面,他正和工人一起埋头干活。许桂生今年59岁,个子不是很高,有点瘦,脸也晒的黑黢黢的,穿着简单朴素,一点都看不出是一个年收入上百万元的企业老板。

  而许桂生能有今天的财富,还要从一场大火说起。

  2004年5月的一天,岳阳一家工厂着起大火,里面总价值七八十万元的东西,全部烧成了灰烬。

  许桂生:我还有一点不相信。确实想不过去,后来我走到那里我都流眼泪了,确实很伤心。

  这家工厂和许桂生有什么关系,烧毁的东西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说一场大火反而成就了后来的许桂生?

  许桂生:没有这件事发生以后,我都没想到自己可以发展到这个地步。

  这就是汨罗江,公元前278年,屈原在这里投江殉国,老百姓通过包粽子、赛龙舟等一系列习俗,来纪念他。生活在这里的人,对赛龙舟有着特别的情感。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

  龙舟队员:一年不种地,也要赛赢龙舟,就这么重要,第一重要。

  记者遇到了正在休息的龙舟训练队,说起划龙舟,他们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龙舟队员:他爸爸妈妈都是划龙舟的。

  龙舟队员:我们这的姑娘都喜欢划龙舟的小伙子。

  汨罗人看重赛龙舟,更是把做龙舟当作一件十分神圣的事。在以前,端午节前一两个月,每个村都会选出德高望重的人,在村里最中心的位置搭好棚子,由每家每户集资,共同打造一艘龙舟,来参加端午节的龙舟赛。

  专家:各家各户凑钱,凑粮食这样,一说是划龙舟,不管你多困难,那个人民群众积极性高的很。

  制作龙舟更像是一个神圣的仪式,这里面主持制作的人被叫做龙舟首司,是最核心的人物。做龙舟是许桂生的家传手艺,出师以后,他就一直在岳阳的一家龙舟厂担任首司。

  可2004年的那场大火烧毁了厂里所有龙舟,老板觉得这行风险太大,就不干了。许桂生却放不下这门手艺,他回到老家汨罗,倾其所有自己办起一家龙舟厂,决定这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

  许桂生:我就看好这个龙舟有发展前途,我这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们当地有句俗话,双手只能捉一条鱼。

  让许桂生有底气开起这当地第一家龙舟厂的,正是这祖传的龙舟手艺。这门手艺传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前几代人从没指望过这门手艺养家糊口,更别提靠这门手艺赚大钱,可许桂生却觉得这里面大有商机。随着龙舟比赛越来越多,他预感办一家龙舟厂,一定会有前途。

致富经

  龙舟制作要经过几十道程序,单是这看似简单的钉钉子,都十分讲究。

  许桂生:就是要有节奏感,像诗人写诗一样,平平仄仄,仄仄平。

  龙舟底部的中间有一根主筋木,是整艘龙舟中最厚的一块木板,有其他木板的三倍厚,其他木板都是在它的基础上组装起来的。要往主筋木上打钉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节奏感。

  许桂生:有节奏就是要控制打钉子的速度,太快打进去会把木头打裂。

  有节奏的敲钉子,不仅实用,也讲究个氛围和气势。越是有名望的匠人,制造越大的龙舟,就有越多人和他一起附和着打节奏。

  许桂生:我爸爸原来,有20多个工人给他打节奏。

  工人:你来试一下。

  记者:这个打坏了不会有什么影响吧?

致富经

  赛龙舟要激情,做龙舟的激情就在这叮叮咣咣里。龙舟手艺一代传一代,在许桂生心里,这门手艺是他最自豪的。1984年,25岁的许桂生做了他人生中第一条龙舟。到现在他还一直珍藏着当时那条龙舟的龙头。

  许桂生:这是1984年我雕刻的,不是很像,不能说很完美。

  除了这个龙头外,许桂生的博物馆还珍藏着另一个宝贝。

  许桂生:这是1953年家父雕刻的龙头,应该是汨罗能找到的最早的一个。

  龙头雕刻的精美固然重要,但对一艘龙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快!龙舟快才有人买。凭借着祖传的老手艺和多年的经验,什么样的龙舟才能快,这都在许桂生的脑袋里。船头要翘多少度,这很重要。

  许桂生:木材是直的,我们就靠这个把它拉弯,要拉完多少度,这些都在我脑子里。

  每年靠给别人做龙舟,许桂生能赚二三十万元。直到有一次,一条特别的龙舟彻底改变了他。

  许桂生:我从事龙舟制作这么长时间,我确确实实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可以说是见识比较少,做人不能老是傲慢,有一句话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强中更有强中手。

  2009年,有人在许桂生的厂里买了一条龙舟,准备去广西参加比赛,许桂生也跟着去了。一到广西看了别的参赛队的龙舟,他就觉得自己赢定了。

致富经

  许桂生:别的船长得太丑了,很粗糙,我真是看不上。我们的船好像很完美。

  可出发的口令一响,许桂生就觉得有点不对劲,那些看起来造型粗糙的龙舟,一起步就把自己的龙舟甩在后面。而且越甩越远,别说第一名,许桂生做的龙舟差点就是倒数第一。

  许桂生:真的是划不赢,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怎么可能呢?

  许桂生这可慌了,做龙舟,想要卖个好价钱,靠的就是划得快。他围着获胜的那艘龙舟转着圈的看了半天,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做了一辈子龙舟,结果却被人远远的甩在了后面。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最快的龙舟。

  龙舟赛里最刺激的应当数100米竞速,一艘龙舟一次划水大概前进3米,也就是短短三十多桨就要决定一次比赛的成败。而龙舟的快慢和很多因素有关,除了队员的体力和技术外,龙舟的构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一艘落满灰尘的龙舟,就是原来许桂生所做的老式龙舟。

  许桂生:你看这是三角形的,在水里比较颠簸,阻力大

  船要快,就要尽量减少阻力。许桂生开始没日没夜研究龙舟的图纸。终于,他发现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船头的形状。传统的船头是三角形的,阻力很大,如果变个形状呢?

  许桂生:这个就是反八字形,这边有弧度

致富经

  船头由直变弯,就这样一点小小的改变,就让龙舟大大提速。许桂生大受启发,又接着改进了龙舟的的宽度,船头的弧度等好几处关键点,让自己龙舟的速度丝毫不亚于别人。可就算这样,没过多久许桂生就发现,自己遇到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他叫李建军,是许桂生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李建军不仅开了一家龙舟厂,还是汨罗一家知名龙舟俱乐部的创始人。离端午节还有一个月,他的龙舟队就开始操练起来了。

  李建军:一般有条件训练两三个月,村里的龙舟队也要训练一个月。

  这支龙舟队参与过国内外多项比赛,曾在2015年获得世界休闲体育大会龙舟100米直道竞速第二名。

  现在龙舟赛已经不仅是端午节时的一个民俗仪式,而逐渐演变为一项,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众多参与者的体育竞技运动,特别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把龙舟赛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以来,猛增的市场需求,给龙舟制造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现在,汨罗有几十家龙舟厂,早已不是许桂生一家独大的局面,他有了很多竞争对手。李建军就是其中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他曾是专业的龙舟运动员,对造龙舟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李建军:我知道龙舟需要怎样才可以更快,可以把我的要求告诉木匠,他来实施。

  像李建军这样年轻又有想法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许桂生要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呢?

致富经

  李建军:他是做得最早的,但是做得最早,但未必做得最好。

  龙舟厂老板:各有特色,也说不上谁的最好

  龙舟的规格有很多,按人数来分,一般可以分为12人、22人、36人龙舟,也有特别定制的加大加长版,比如64人,甚至百人龙舟。龙舟的价格都是按长度来计算,一米1500元左右。

  记者:这条龙舟好长啊。

  许桂生:36人龙舟,差不多22米。

致富经

  这样一条36人龙舟的售价大概3万元。刨去木料和人工,利润大概6000元左右。可到了2015年,因为不同龙舟厂之间竞争激烈,导致当地龙舟价格一跌再跌。

  龙舟厂老板:一条最多压价七八千元,五六千元。

  降价七八千元,根本收不回成本。许桂生的龙舟也遭遇了压价, 2017年农历4月,他的危机全面爆发。

  许名南:卖不出去,做了100条,卖了10条。

  不过许桂生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解决了这次危机,在端午节前的一个月,他的龙舟就被抢购一空。

  采访时,许桂生正好要去采购做龙舟的木料。

  许桂生:已经用完了,又来了订单,木头不够了,临时买一点。

  每次做龙舟的木料许桂生都要亲自挑选,只能选这种12米长的杉木。

  许桂生:只能用这种木头,它是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比较结实。

  今年离端午节还有一个月,许桂生已经做好的龙舟就全部都被预定完了,甚至连提前采购的木头都用完了。他到底做了什么,只用一年时间,就让自己的龙舟从卖不掉到脱销呢?

  记者:这是干吗?

  许桂生:把它打进去。

致富经

  这道工艺叫做黏缝,就是将调好的粘合剂涂在木板缝隙中,再塞入麻,麻遇水膨胀,船底就会更结实,不渗水。捻缝是传统的龙舟制作手艺,因为近年来新材料的引入,很多龙舟厂都已经放弃了这道复杂的工序,而许桂生却坚持一直要做。

  许桂生:它能让船更结实,我们不是用价格赢得市场,而是靠产品的质量。

  像黏缝这样的老手艺还有很多,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为了让龙舟更快,许桂生不断改进设计,可论起稳当、结实,还是靠老手艺,他坚持把一些老的龙舟制作工序保留下来,赢得了更多的消费者的信赖,也成功度过了危机。

  许桂生:如果守着传统,不会创新,只会被时代淘汰。

致富经

  现在,运用玻璃钢、碳纤维等新材料制作的龙舟越来越多,这些新材料可以让龙舟制作更简单,成本更低廉,每一条都要比传统的木质龙舟多赚将近一万块钱。面对这样的现状,许桂生也开始用新材料生产龙舟,但是他还是下决心,要把木质龙舟的老手艺,传承下去。

  2017年,许桂生卖出近300条龙舟,销售额600多万元。

  许桂生说自己很潮,当然这个“潮”不是穿衣打扮,而是喜欢改变。将传统手艺产业化,尊重传统,但不刻板守旧;勇于创新,又有所坚守,这样就能让老手艺保持生命活力。







860010-1102010100
1 1 1